最新公告
  • 欢迎您光临范文专家站,一个优质的范文模板文案基地。欢迎加入VIP
  • 爱莲说试题(爱莲说试题)

    正文概述    2025-03-04 16:59:43  

    「10篇」

   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,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,试题可以帮助主办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。你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算得上好试题吗?以下是小编整理的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    1

    一、给下列加点字注音「11分」

    苔痕( ) 鸿儒( ) 案牍( ) 甚蕃( )

    德馨( ) 淤( )泥 洗濯( ) 清涟( )

    隐逸( ) 亵( )玩 鲜( )有闻

    二、解释下列加点词(10分)

    斯( )是陋室 鸿( )儒

    无案牍之劳形( ) 可爱者甚蕃( )

    出淤泥而不染( ) 濯( )清涟

    不妖( ) 不蔓不枝( )

    亭亭净植( ) 亵玩( )

    三、辨别下列句中“之”字的用法(5分)

    1.水陆草木之花 之:

    2.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:

    3.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 之:

    4.孔子云:何陋之有? 之:

    5.渔人甚异之。 之:

    四、根据诗文内容填空(28分)

    1.《陋室铭》选自《 》,作者是 (朝代)著名诗人 。

    2、 叫“铭”,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,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。例如《陋室铭》用的就是 韵。有 等字在句末做韵脚,读来琅琅上口。

    3.《陋室铭》处处紧扣 一句来写,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。

    4.有一句诗说:“时人莫小池水浅,浅处无妨有卧龙。”《陋室铭》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。

    5.《陋室铭》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;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;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;

    6.《爱莲说》选自《 》,作者 ,是 时著名的. 家,“元公”是他的 。

    7.《爱莲说》的结构,我们可以概括为:一条线索,即以 为线索;两个陪衬,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,以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;三种类型,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: 、 、 。

    8.《爱莲说》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;比喻君子通达事理,行为方正,美名远扬的句子是

    ;比喻君子志洁行廉,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。

    9.《爱莲说》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,我们称这种写法为

    五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(10分)

    1.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 译:

    2.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 译:

    3.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。 译:

    4.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。 译:

    5、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 译:

    6、孔子云:何陋之有? 译:

    六、阅读训练(36分)

    ㈠课内巩固

    (一)(13分)

    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。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阶绿,草色入帘青。谈笑有鸿儒,往来无白丁。可以调素琴,阅金经。无丝竹之乱耳,无案牍之劳形。南阳诸葛庐,西蜀子云亭。孔子云:何陋之有?

    1.解释加点的字词。(4分)

    (1)名: (2)灵:

    (3)德馨: (4)鸿儒:

    2.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: 。(2分)

    3.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。(3分)

    (1) (2)

    (3)

    4.请你试着对对联。(2分)

    (1)上联:吉羊辞旧岁 (2)上联:银羊摇尾去

    下联: 下联:

    (二)(14分)

   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    1.解释加点的字词。(5分)

    ①妖: ②益: ③植:

    ④鲜: ⑤宜:

    2. :“淤泥”和“清莲”是写莲花的 ;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”是写莲花的 ;“香远益清”指莲花的香味;“亭亭净直”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,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”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,写她 。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、不妖、不蔓不枝等的高贵气质,才会惹人喜爱,让人肃然起敬。(3分)

    3、你能说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吗?(3分)

    答:

    4、本文主要写作者爱莲,为什么还谈到菊花、牡丹,用意何在?(3分)

    答:

    ㈡课外拓展

    齐人攫金(9分)

   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(yù出售)金者之所因攫(jué抢夺)其金而去。吏捕得之,问曰:“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?”对曰:“取金之时,不见人,徒见金。”(选自《列子》)

    1、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(2分)

    1、清旦( ) 2、衣冠( )而之市

    3、适鬻金者之所( ) 4、徒见金( )

    2、选出下列加点 “之”字与其他用法不同的一项:( )(1分)

    A、清旦衣冠而之市 B、适鬻金者之所

    C、子攫人之金何 D、取金之时,不见人,徒见金。

    3、翻译下列句子(2分)

    人皆在焉,子攫人之金何 译:

    4、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。(2分)

   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

    5、从这则故事中,你得到什么启示?(2分)

    启示:

    六、写作训练

    请以“我爱 花”为题,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练笔。

    2

    《爱莲说》小测试题

    姓名:分数:

   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子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

    一.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。「2分」

    可爱者甚蕃「」晋陶渊明独爱菊「」世人甚爱牡丹「」

 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「」「」濯清涟而不妖「」「」亭亭净植「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「」陶后鲜有闻「」

    解释“之”

   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: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:③无丝竹之乱耳之:④何陋之有 之:

    二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
    1.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.宜乎众矣

    2.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
    3.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三.按课文填空。

    1、《爱莲说》选自《》,作者,是时著名的家.

    2、《爱莲说》的结构,我们可以概括为:一条线索,即以为线索;两个陪衬,即以为莲的总陪衬,以和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;三种类型,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:、、。

    3、《爱莲说》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:,。

    4、比喻君子通达事理,行为方正,美名远扬的句子是:,,.

    5、比喻君子志洁行廉,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:,.

    6、“与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意思相反的一句是:,。

    7、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:。

    8.“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”的原因是:

    四.理解课文,回答问题。

    1、《爱莲说》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,我们称这种写法为:。

    2.作者描写莲花,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,世人爱牡丹?这样写有什么作用?

    答:

    3、本文赞扬莲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,但并不孤高自许。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?

    答:

    4、“独爱莲”,“独爱菊”两个“独”字,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?

    5、《爱莲说》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,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,进而以花喻人,揭示作者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的品质

    6、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_、_______________

    答案:

    篇二:《爱莲说》小测试题

    姓名:分数:

   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子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

    一.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的意思。「2分」

    ①可爱者甚蕃「多」②晋陶渊明独爱菊「唯独」世人甚爱牡丹「很,非常」

 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「我」「被污染」濯清涟而不妖「洗涤」「美丽而不庄重」亭亭净植「树立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「亲近而不庄重」陶后鲜有闻「少」解释“之”

   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:助词,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:助词,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,不译。③无丝竹之乱耳之:助词,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,不译。④何陋之有 之:助词,宾语前置的标志

    二.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。

    1.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.宜乎众矣

    2.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
    3.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三.按课文填空。

    1、《爱莲说》选自《周元公集》,作者周敦颐,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.

    2、《爱莲说》的结构,我们可以概括为:一条线索,即以爱莲为线索;两个陪衬,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,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;三种类型,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:隐逸者、富贵者、君子。

    3、《爱莲说》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: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
    4、比喻君子通达事理,行为方正,美名远扬的句子是: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。

    5、比喻君子志洁行廉,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: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6“与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意思相反的一句是: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
    7、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: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。

    8、「2」“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”的原因是: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。

    9、《爱莲说》作者通过描写莲的形象,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,进而以花喻人,揭示作者_不慕名利、洁身自好的`品质。

    10、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_荷花、芙蕖、水芝、水芙蓉__。

    四.理解课文,回答问题。

    1.《爱莲说》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,我们称这种写法为:

    借物抒情「托物言志」。

    2.作者描写莲花,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,世人爱牡丹?这样写有什么作用?

    爱莲说考题卷子

    答:作者用”菊”和”牡丹”来作正衬和反衬,表达自己洁身自好,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,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。

    3、本文赞扬莲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,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,但并不孤高自许。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?

    答:言之成理即可。例如:同意第一种观点,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,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。

    4、“独爱莲”,“独爱菊”两个“独”字,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?

    答: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,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,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“避世”的生活态度,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。

    3

   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甚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    1.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。「3分」

    ⑴ 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 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 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

    蚌埠二中「09年安微省」

    2.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。「4分」

    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3. 陶渊明独爱菊,周敦颐独爱莲,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?「5分」

    相同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不同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4.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「或托物言志」的写法,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。

   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,也用到了这种手法,如李白在《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》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;李商隐在《无题》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坚贞的爱情;龚自珍在《己亥杂诗》中,用__________________;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、不甘沉沦,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。「8分」

    文言文阅读「20分」

    1.「每小题1分,共3分」「1」蕃:多 「2」亵:亲近而不庄重「3」宜:应当

    2. 「4分」喜爱菊花,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。「2分」我只爱莲花,「因为它」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,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。「2分」

    3. 「5分」示例:相同点: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。「1分」不同点: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,选择了归隐;「2分」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,尽管周边的'环境很不好,但人格可以是很高尚的。「2分」

    4. 「8分」不求富贵名利,安贫乐道,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,保持坚贞气节「2分」

    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「2分」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「2分」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春泥更护花「2分」「第一空两个要点各1分;默写题每空1分,每句出现一个错别字,该空不得分。」

    4

    爱莲说

   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嗯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    17.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。「3 分」

    ① 可爱者甚蕃 ②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. ③陶后鲜有闻

  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'意思。「2 分」

   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灌清涟而不妖。

    19.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。「3 分」

    17 . 「共3 分,各1 分」① 多② 亲近而不庄重③ 少

    18 , 「 2 分」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「污秽」,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媚。

    19 . 「 3 分」围绕不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特立独行洁身自好庄重质朴正直等作答,写出一点给2 分,写出两点即可给满分。

    示例:作者心日中的君子应该具有洁身自好、不慕名利、庄重豁达的高贵品质。

    5

    阅读《爱莲说》,回答下面的问题。

    1、下列各组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

    [ ]

    A、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

    B、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

    C、精益求精 香远益清

    D、因地制宜 宜乎众矣

    2、解释加粗词的'意思。

    ①水陆草木之花__________

  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_________

    ③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

    ④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

    3、翻译句子。

    ①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

    译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。

    译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4、理解填空。

    陶渊明独爱菊,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;世人甚爱牡丹,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;周敦颐独爱莲,表明他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。

    5、你喜欢哪种花?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。

    答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  参考答案:

    1、B

    2、①的 ②却、可是 ③多 ④洗涤

    3、①莲花,是花中的君子。

    ②我只喜爱莲花,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。

    4、追求隐逸 贪慕富贵 不慕名利(洁身自好)(意思对即可)

    5、“略”

    6

    爱莲说

   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;自李唐来,世人盛「也作甚」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    与朱元思书

    风烟俱净,天山共色。从流飘荡,任意东西。自富阳至桐庐,一百许里,奇山异水,天下独绝。

    水皆缥碧,千丈见底。游鱼细石,直视无碍。急湍甚箭,猛浪若奔。

    夹岸高山,皆生寒树,负势竞上,互相轩邈;争高直指,千百成峰。泉水激石,泠泠作响;好鸟相鸣,嘤嘤成韵。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鸢飞戾天者,望峰息心;经纶世务者,窥欲忘反。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;疏条交映,有时见日。

    7.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。「3分」

    「1」出淤泥而不染 而:

    「2」经纶世务者,窥谷忘反 反:

    「3」横柯上蔽,在昼犹昏 蔽:

    8.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「4分」

    「1」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

    译文:

    「2」蝉则千转不穷,猿则百叫无绝。

    译文:

    9.《爱莲说》中爱菊、爱莲、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?

    答:

    10.阅读《与朱元思书》第二段,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。「2分」

    答:

    11.荀子说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:白沙在涅「黑泥」,与之俱黑,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。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,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。「2分」

    答:

    7「1」却「可是,但是」

    「2」通 「同」返,返回

    「3」遮蔽「遮住,遮掩」

    8、「1」水上、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,可爱的很多。

    「2」蝉接连不断「不停」地呜叫「叫着、长鸣」,猿「猿猴」不停「长久」地啼着「鸣叫」。

    9、爱菊代表的'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;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;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。

    10、清澈「水清,清」;湍急「流急、急」。

    11、环境可以改变人;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。

    7

    阅读《爱莲说》完成问题。

    爱莲说

    周敦颐

   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;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;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静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;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;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    1.下列加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( )

    A.可爱者甚蕃(多)

    B.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(亲近而不庄重)

    C.陶后鲜有闻(少)

    D.宜乎众矣(适宜)

    2.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( )

    A.水陆草木之花 问所从来,具答之

    B.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

    C.濯清涟而不妖 密愧而出

    D.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

    3.对选择文内容理解错误的`一项是( )

    A.在第一段中,作者用了一边串的铺叙,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,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,作了淋漓尽致的渲染。

    B.在第二段中,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作出评价,发出感慨;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,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!

    C.作者以牡丹为陪衬,以菊为反衬,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,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。

    D.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,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,对高尚情操的崇奉,对庸劣世态的憎恶。

    参考答案:

    1.D

    2.D

    3.C

    8

    一、语句默写。

    1、水陆草木之花,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    2、 《爱莲说》中写莲能坚守操守,既不因处逆境就随波逐流,也不因处境优越就炫耀忘形的句子是: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(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主旨句)

    3、比喻君子通达事理、行为方正、美名远扬、志洁行廉的句子是:_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    4、公园花展,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,用《爱莲说》中的话来说,就是__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    5、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,对世俗生活厌弃的'句子是______________,________________?

    二、字词翻译。

    1、可爱者甚蕃.

    2、濯.清涟而不妖.

    3、亭亭..净植.

    4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:

    5、陶后鲜.有闻:

    6、宜.乎众矣:

    三、句子翻译:

    1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2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3、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4、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。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5、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;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

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    四、问题探究。

    1、作者将莲花比作“花之君子”,文中写莲的语句分别暗示了君子哪些美德?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:洁身自好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;

    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”:品行方正,豁达大度,不攀附富贵;

    “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”:声名远扬,资质美好;

    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”:受人尊重而不可轻侮。

    2。、本文写莲,同时写到菊和牡丹,这是什么写作手法?有何作用?

    衬托的写作手法。菊花是正衬,牡丹是反衬,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质。进而表达了作者

    洁身自好,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和对追名逐利、趋炎附势世风的批判。

    3、 “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”一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?

    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、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夷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。

    4、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?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?

    托物言志。寄予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,洁身自好、淡泊名利的高尚追求。

    五、文学常识

    周敦颐,字茂叔,北宋哲学家。

    说,古代的一种文体,可以说明事理,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,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,以期给人启示或给自己明志。这种文体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,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。

    六、对比阅读

    见《试题研究》

    爱莲说试题9

    《爱莲说》

    水陆草木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    一、指出加点词的意义

    1、可爱者甚蕃。

    2、濯清涟而不妖。

    3、不蔓不枝。

    4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5、宜乎众矣。

    二、翻译下列句子

    大班安全教案开学安全第一课

    6、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。濯清涟而不妖。

    7、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。

    三、选择

    8、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( )

    A.“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,行为方正。

    B.“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”比喻君子志洁行廉,芳名远播。

    C.“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”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。

    D.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请涟而不妖”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又不孤高自诩

    四、回答以下问题

    9、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什么?

    10、公园花展,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,用《爱莲说》中的话来形容,就是?

    11、本文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?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?

    12、孟子认为: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这与本文的“出淤泥而不染。濯清涟而不妖”看法相反,你同意哪种观点,谈谈你的看法?

    13、目前,哈尔滨市正在进行“市花”推选活动,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,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“市花”,请仿照示例,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(任选一个)。

    ①荷花②牡丹③梅花

    示例:我选择杜鹃为国花,因为:花中此物似西施。

    我选择 为国花,因为:

    答案:

    1、蕃:多。

    2、濯:洗。妖:美丽而不端庄。

    3、蔓:长枝蔓。枝:长枝节。

    4、亵:亲近而不庄重。

    5、宜:应当。

    6、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,在清水里洗涤过,而不显得妖媚。

    7、对菊花的`喜爱,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。

    8、( C )

    9、出淤泥而不染。

    10、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。

    11、以花喻人、托物言志。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、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。

    12、一:同意孟子的“近朱者赤,近墨者黑”,人的思想受环境影响,“孟母三迁”说的即是这个道理。二:同意本文的观点,只要保持坚贞的节操,洁身自好,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影响。

    13、我选择荷花为国花,因为:出淤泥而不染。濯清涟而不妖。我选择牡丹为国花,因为:惟有牡丹真国色,花开时节动京城。我选择梅花为国花,因为:梅花香自苦寒来。

    爱莲说试题10

    小学语文工作室的工作内容

    之花,可爱者甚蕃。晋陶渊明独爱菊。自李唐来,世人盛爱牡丹;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,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,香远益清,亭亭净植,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。

    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;牡丹,花之富贵者也;莲,花之君子者也。噫!菊之爱,陶后鲜有闻;莲之爱,同予者何人?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

    【小题1】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(4分)

    (1)可爱者甚蕃( )(2)亭亭净植( )(3)不蔓不枝( )(4)濯清涟而不妖( )

    【小题2】下加线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( )(2分)

    A.予谓菊,花之隐逸者也 权谓吕蒙曰 B.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

    C.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D.未果,寻病终 果如鹤立云端

    【小题3】翻译下面句子(6分)

    「1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。

    「2」莲,花之君子者也 。

    「3」牡丹之爱,宜乎众矣! 。

    【小题4】本文主要写的是“莲之爱”,为什么还要写“菊之爱”、“牡丹之爱”呢?(3分)

    【小题5】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,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? (2分)

    答案

    【小题1】(1)多 (2)立(3)长枝蔓 (4)洗涤

    【小题2】 C(2分)

    【小题3】

    「1」但我却独爱莲花,它从淤泥里长出来,却不受污染,

    「2」莲花是花中的品德高尚者

    「3」但对牡丹爱的`人当然是很多的了!

    【小题4】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、托物言志的写法。作者通过“菊之爱”的正衬和“牡丹之爱”的反衬,尽情描述和赞美莲,寄寓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、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。(3分)

    【小题5】君子应是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,不孤高自许,通达事理,行为方正,美名传扬,清高不可轻侮,不慕名利,洁身自好。

    星融丫范本范文网,一个优质的源码资源平台!
    星融丫范本范文网 » 爱莲说试题(爱莲说试题)